您的会员账号:
网站首页 >> 物流论文 >> 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

关于第三方物流经济学意义的理论分析

[日期:2015-01-06]   来源:www.qq8008.com  作者:admin   阅读:0[字体: ]
摘  要: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并为企业加强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供应链;业务流程再造;零库存运营

  20世纪中叶,当世界经济开始由危机阶段向复苏阶段转化时,商品的生产规模和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的地位和作用也日趋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将有效的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手段。与纵向物流模式和横向物流模式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具有问世时间短、独立性强、专业化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企业的横向物流与纵向物流模式的比较分析

  所谓横向物流协同化,是指同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就物流管理达成协调、统一运营的机制。就产业内部而言,不同的企业之间为了有效地开展物流服务,降低高额物流成本,有必要进行相互之间的沟通,通过配送中心,使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协调配合,以共同实现规模效益。这种产业内部横向物流协同化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承认并保留各企业原有的配送中心,通过配送中心间的沟通或联合,实行商品的集中配送和处理;二是各企业放弃自建配送中心,通过共同配送中心的建立,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效率性和集中化。这种形式的物流,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突出,所以在第三方物流产生之前,市场中并不常见,效果并不明显。比较而言,不同产业间进行的物流协调,更容易被不同的企业所接受。因为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存在直接的竞争替代性,因而既能保证物流集中处理的规模性,又能有效地维护各企业的利益以及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

  所谓纵向物流协同,是指处于流通渠道不同阶段的企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为实现共同利益链接而成的物流管理系统。其主要形式有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物流协作,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和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协作。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的物流协作可根据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分为生产商主导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和批发商主导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在生产商力量较强的产业,为强化批发物流机能或实现批发中心的效率化,多由生产商自设批发中心,代行批发功能,或利用自己的信息网络,对批发企业多频度、小单位配送服务给予支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物流协作也有不同的主导类型。当零售商力量强大时,往往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批发商经销的商品必须经由该中心再向各商场或店铺进行配送。这种零售商主导型的物流中心,多见于大型的百货商店、购物中心及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巨型超市。而对于中小型零售企业而言,则通常借助于实力雄厚的批发商所建立的物流中心,实现销售商品的即时配送。

  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化的大物流与之相适应,同时为社会化的大物流创造条件。社会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装、配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增值服务,从而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应当承认,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到来,工业时代精细的分工相对于早期农业、手工业式的粗放经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精细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然而,现代生产企业却又在时效性受到制约的另一面反映这种精细分工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分工体系下,每一组织或职能部门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组织部门被限定在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特定单元之中,各单元间的联系与沟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是各组织部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看这种分工在各业务单元中是合理而高效的,但事实上一个原本应为完整的业务流程却被若干个职能部门分割得支离破碎,高额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总体框架下,重新考虑新的物流模式的建设问题。

  二、第三方物流存在意义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独立性、专业化的物流组织提供的,符合需求者业务程序要求的、独特的物流服务。也有人将之称为“合同物流”,指“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的个性化及系列化的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基础上的”。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物流协作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变得更加经济,而且还能制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廉价、更安全和更高服务水准的物流服务。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库存相关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订货处理成本与库存保持费用构成,而这两种成本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难以调和:订货量越大,单位订货处理成本就越低,但库存保持费用越高;反之,每次订货批量越小,库存保持费用就越低,但单位订货处理成本越高。于是,企业需借助于数学方法求得经济订购量Q※。假定成本取决于:订购量Q(数量),单位成本C(金额),每年的占用成本占单位成本的百分比I(%),每次订购处理成本S(金额)和每年需要量D(数量)。由此可得出的三个变量为:平均存货量Q/2,每年订货次数D/Q和每年每单位占用成本IC。则成本T为:

  T=每年订购成本+每年占用成本
  =每年订购次数×每次订购成本+平均库存量×每单位占用成本,传统企业物流的实体分配决策中,主要内容是确定总成本降至最低时的最佳订购量问题,即确定Q※值的问题,无论如何成本T的表达都不会有变化:

  不可缺少任何一项。

  而在第三方物流存在并有效发挥作用时,可使等式右侧的变量值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使之消失。同时,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应用,S值将越来越小,由此T值也必将越来越小,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将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得十分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与技术已日臻完善,实现了物流系统设计合理化、仓储管理自动化、运输高效化、装卸分拣机械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由于第三方物流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故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普遍关注。

相关评论